首支E接環f/2.8變焦鏡 Sony SEL2470GM開箱體驗

撰文/Alan.攝影/Alan
2016/04/29發表,已被閱讀23,751次

Sony在2013年正式推出了首代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產品A7系列,自此開始Sony E Mount也才有原生的FE Mount鏡頭陸續堆出。從FE Mount鏡頭發展的歷程,其實可察覺在具備4,200萬畫素的旗艦機A7R II推出後,Sony的高品質大光圈鏡頭產品便在短時間內大量發表,應該就是要補齊足以匹配A7R II高畫素描寫力的原生鏡頭群。而Sony全新開拓的G Master系列鏡頭,則除了強調可滿足高解析需求外,更搭配了優美散景表現這個特色。

目前Sony已經發表了3款G Master系列鏡頭,包含有標準變焦鏡同時也是本次測試主角的FE 24-70mm f/2.8(SEL2470GM),以及大光圈人像鏡FE 85mm f/1.4(SEL85F14GM),而上述這兩款產品都已經在臺灣上市,建議售價依序為67,980元以及53,980元。最後一款G Master系列產品則是望遠變焦鏡FE 70-200MM f/2.8(SEL70200GM),現在仍尚未公布在臺上市的確切時間或價格資訊。

本篇Sony G Master 24-70mm f/2.8試用報導照片,皆搭配Sony A7R II來拍攝。

開箱與鏡頭外觀

SEL2470GM外包裝還是Sony一貫的橘黑配色,而內含標準配件則包含遮光罩、鏡後蓋、保護蓋、攜行袋等。其中值得一提的是SEL2470GM附上的攜行袋是有附上背帶的款式,其實應該就是官網售價1,380元的LCS-FEA1鏡頭攜行袋。整體來說實用性會比過去Sony Zeiss系列所附的攜行袋更好。

建議售價為67,980元的SEL2470GM擁有金屬鏡身,而變焦與對焦環則是橡膠材質,並一樣具備防滴防塵設計。在霧面的質感基礎之下,SEL2470GM視覺上顯得相當低調內斂。但是,把它接在全片幅相機中仍屬小巧的A7R II身上,仍輕易顯現出SEL2470GM的巨大感。SEL2470GM的龐大的體積與近900g的重量,對使用者來說應該需要一段時間來習慣掌握配重前移的情況,並且在配重前移情況下,若以單手握持的話將對手腕造成龐大的負擔與不穩定感,還是以雙手托持方式比較合適。

SEL2470GM的外盒包裝。
標準配件包含遮光罩、保護蓋、鏡後蓋以及攜行袋等。
全黑設計的SEL2470GM外觀相當低調,不過可從鏡身側邊的橘底白色G自來認明它是G Master系列鏡頭的一員。
鏡身上的資訊標示皆以非印刷方式呈現,可避免經年使用造成的掉漆問題。
變焦鎖定按鍵可避免經年累月使用後,因垂頭可能造成對鏡頭的危害。另外,SEL2470GM的變焦鎖定按鍵設計邏輯並不像部分廠牌鏡頭,可直接透過轉動變焦環解除。
SEL2470GM採用的是外變焦內對焦設計。
SEL2470GM在鏡頭後端搭載有一片固定鏡片,可降低因變焦造成的氣流擾動,連帶將灰塵帶入鏡身或機身的情況。另外,從鏡頭後端也可看到SEL2470GM產地為泰國的標示。
SEL2470GM的遮光罩擁有釋放按鈕設計,可更加確保遮光罩穩定的與鏡身連接。另外,SEL2470GM的遮光罩也在內側植上絨毛以降低光線反射,這在過去E Mount鏡頭上也是比較少見的。
會說A7系列搭配SEL2470GM可能需要一段配重適應期間,原因就是SEL2470GM偌大的體積與重量影響。從上方的SEL2470Z與SEL2470GM皆搭配A7R II機身來看,不難對照出SEL2470GM在體積上的增幅。

鏡頭規格與相關測試

SEL2470GM採用18片13群的光學結構設計,特殊鏡片包含1片極限非球面鏡片(XA鏡片)、2片非球面鏡片、1片超低色散鏡片,以及1片低色散鏡片。而其中全新開發的極限非球面鏡片,則是本次G Master鏡頭欲達成高解析和優美散景成果的重要元素,Sony也在日前發表會上表示,極限非球面鏡片鏡片的表面粗糙度控制在0.01微米,能夠於滿足高解析度和優美散景上取得最佳平衡。而所謂的優美散景,Sony則定義為柔順散景邊緣、降低洋蔥圈散景效果產生、還有降低雜訊與雜亂感的平順散景視覺效果等。

為了測試SEL2470GM在散景部分的實際表現,我們選擇以FE 24-70mm f/4(SEL2470Z)這顆Sony Zeiss同焦段f/4恆定光圈變焦鏡作為對照組,比較看看兩支鏡頭在f/4光圈下的散景差異。

與SEL2470Z散景比較

SEL2470GM拍攝原圖 SEL2470Z拍攝原圖

SEL2470GM拍攝原圖 SEL2470Z拍攝原圖

以實測結果論,SEL2470GM在散景表現上較SEL2470Z突出之處,包含降低許多的雜亂感、更加平順的邊緣表現,以及在畫面邊角的圓形光點仍維持完整圓形,支援對口徑蝕或彗星像差更良好的抑制。不過,從實拍樣張中也可發現SEL2470GM仍有可辨識的洋蔥圈散景現象。另外,在測試過程中也發現到就算SEL2470GM和SEL2470Z的快門、光圈、ISO等設定皆完全相同,SEL2470GM拍出的照片亮度明顯比SEL2470Z更明亮。

變形測試

SEL2470GM在機身鏡頭補償功能關閉時,可發現廣角端的桶狀變形會比望遠端的枕狀變形嚴重一些,而當開啟機身鏡頭補償功能後,便發揮了良好的抑制效果肉眼上已難以察覺任何變形。

24mm廣角端各級光圈畫質測試

廣角端中央畫質在f/3.5至f/13之間都維持郎好的解析力,在f/2.8開放光圈下雖然畫質稍有下降但整體來說仍具相當的水準,在f/20與f/22才有明顯的解析力下降。至於在邊角部分f/3.5至f/11都保持良好的解析力,並在f/16開始呈現下降趨勢,而開放光圈f/2.8則因邊角失光影響看起來較暗,解析力下降幅度並不明顯。

70mm望遠端各級光圈畫質測試

望遠端中央畫質表現在f/2.8開放光圈下稍有下降,而在f/3.5至f/13都可維持提供穩定良好的畫質,縮至f/20與f/22時才有明顯的畫質下降;至於在邊角部分最佳畫質約落在f/11,可清晰表現出石頭紋理。

24mm廣角端各級光圈暗角測試

在廣角端暗角測試中,當機身鏡頭補償功能關閉時,至f/8暗角才輕微許多;而在機身鏡頭補償功能開啟時,f/3.5便可顯著的降低暗角效果。

70mm望遠端各級光圈暗角測試

在望遠端部分,當機身鏡頭補償功能關閉時,同樣是到f/5.6仍具備可辨識的暗角但相較廣角端會輕微許多;而在機身鏡頭補償功能開啟時,除f/2.8暗角仍屬明顯,f/3.5至f/5.6已經輕微許多,到f/8以後便可忽略暗角影響。

各級光圈星芒測試

採用9片光圈葉片設計的SEL2470GM可呈現出18道星芒,整體來說SEL2470GM光圈縮至f/8後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星芒出現,而星芒尾端仍是屬發散而非收斂,比較沒那麼討喜。

實際拍攝照片

實拍照片搭配機種為A7R II並為機身jpeg直出,另相機鏡頭補償功能皆設為開啟,並以自動白平衡拍攝。

試用心得

G Master系列鏡頭的推出,除了作為E Mount原生恆定大光圈變焦鏡的開端之外,也代表著高階鏡頭系列群的進一步擴增。日前Sony在發表會上已表示並不會對固有的Sony Zeiss系列或新推出的G Master系列作定位比較,而是將兩系列鏡頭的特性差異化,例如Sony Zeiss會更強調對比度的表現;而G Master系列便著墨於柔順優美散景的演出。

SEL2470GM的24-70mm標準焦段搭配f/2.8恆定大光圈,讓它順理成章成為原生E Mount首支標準鏡皇。而在搭載多枚特殊鏡片、整體用料質感要求,以及具備防滴防塵等設計下,都使得SEL2470GM在當今E Mount鏡頭中顯得巨大。約886g重量加上82mm口徑與136mm長度的體積,在接上體積重量接微縮化著稱的A7系列機身下,頭重腳輕的情況便更加顯著,也是剛開始需要習慣之處。另外,SEL2470GM並未搭載防手震功能,雖然在搭配具機身防手震的二代A7系列機身時,仍然可享受完整的最高4.5級防手震補償,但若是搭配一代A7系列機身的話,便無任何防手震補償。

從實拍結果來看SEL2470GM可以輕鬆的撐起A7R II 4,200萬畫素的解析力要求,而雖然SEL2470GM在開放光圈f/2.8下,畫質會顯得稍鬆散一些,但整體來說並不是太明顯,若非100%檢視其實很難看出差異,不過,在f/2.8開放光圈下SEL2470GM的邊角失光情形就算是在開啟機身鏡頭補償功能後,仍有一定的可察覺影響,尤其是廣角端會更明顯一些。至於在原廠強調的散景表現部分,SEL2470GM確實呈現出相當柔順奶油般的散景效果,尤其在點狀光源散景表現上顯得更加井然有序也更迷人,不過洋蔥圈紋理散景問題在SEL2470GM身上,仍無法被完全消弭。

整體來說,SEL2470GM易發揮的焦段搭配f/2.8恆定大光圈,無論是在光線不足的室內或昏暗環境,以及運用散景來凸顯主題上,都是吸引Sony A7系列機身使用者入手的重要誘因,此外,SEL2470GM也是目前唯一一支可滿足上述需求的原生E Mount鏡頭。然而,巨大的體積重量,以及在搭配一代或二代A7系列機身產生的頭重腳輕配重影響,則是需要妥協之處。對於追求操作質感、高解析力、散景表現等要素的A7系列機身使用者,SEL2470GM便是Sony所提供最接近完美的解決方案。